在全球地缘政治的大棋局中,中国与伊朗的合作可谓是悄然改变了中东的战略格局。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通过提供武器和技术支持,一步一步帮助伊朗提升其军事实力,使得这个国家成为了一个连美国和俄罗斯都不得不慎重对待的对手。如今,伊朗的导弹已能够覆盖中东大部分地区,且无人机技术不断精进,连霍尔木兹海峡这样的战略要地,也在其掌控之下。这一切的背后,正是中国与伊朗长达数十年的军事合作,功不可没。
提到中伊军事合作,就不得不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当时,伊朗刚经历了1979年的伊斯兰革命,彻底与西方决裂,尤其是与美国的关系陷入敌对状态。美国主导了一场对伊朗的武器禁运,导致伊朗在战时急需补充武器。1980年,伊朗与伊拉克爆发了战争,这场长达八年的两伊战争使得伊朗面临巨大的军备短缺。由于西方国家不愿提供支持,伊朗将目光投向了中国。中国看准了这一机会,迅速成为伊朗的“军火供应商”。
在这段时间里,中国向伊朗提供了大量军事装备。1985年,中国首次向伊朗交付了一批武器,包括J-6战斗机(即米格-19的仿制版)、T-59坦克和“蚕式”反舰导弹。这些武器迅速提升了伊朗的战斗力,尤其是在波斯湾和霍尔木兹海峡附近的防御能力。伊朗利用“蚕式”导弹成功封锁了霍尔木兹海峡,使得美国海军的船只不敢轻易通过。根据统计,1987年,中国对伊朗的武器出口总额达到了5.39亿美元,成为了这一地区重要的军事供应者。
展开剩余82%除了这些先进装备,中国还向伊朗提供了几百辆坦克,型号包括T-59和T-69,虽然这些坦克不算最新型,但数量庞大,足以满足伊朗的需求。此外,J-6战斗机尽管显得有些过时,但也能够为伊朗提供必要的空中支援。最为关键的还是“蚕式”导弹,它的射程超过200公里,伊朗把它部署在霍尔木兹海峡,成功威慑了敌方的海军力量。当时的伊朗海军虽不算强大,但有了这些武器,它在波斯湾地区的地位逐渐稳固。
随着两伊战争于1988年结束,中伊的合作并未停止,反而更加深入。进入1990年代,伊朗需要重建其军队,而中国依旧是它的重要武器供应商。1993到1996年间,伊朗从中国购买了72架F-7战斗机(即歼-7的出口版)、200枚M-7弹道导弹,以及10艘“忽东”级导弹艇,这些装备在伊朗海军中占据了重要地位。尤其是这些导弹艇,装备了C-701反舰导弹,迅速提升了伊朗海军的作战能力。
不仅仅是成品武器,中国还向伊朗提供了先进的技术支持。伊朗在德黑兰郊区建立了一个秘密军工厂,中国的专家直接前往,提供了从设计导弹到设备调试的全方位帮助。伊朗工程师也表现出了极强的学习能力,很快掌握了这些技术,并逐渐拥有了自己的生产线。例如,伊朗将“蚕式”导弹技术加以改进,生产出了自己的“努尔”反舰导弹,射程和精度都大大提升,进一步增强了其海军实力。
此外,中伊之间还开展了“以物换物”的贸易合作。2000年,珠海振戎公司与伊朗国家石油公司签署了一项重要协议,伊朗承诺在2001年向中国提供1200万吨原油。这项交易对双方都是双赢的:中国获得了能源保障,伊朗则通过获取先进武器和技术来增强自己的军事能力,同时也能通过石油交易清偿部分债务。通过这样的互惠合作,两国的关系愈加紧密。
然而,这一切并未逃脱美国的关注。1992年,美国国会通过了《伊朗-伊拉克武器不扩散法案》,试图通过制裁打断中国与伊朗的军事合作。1996年,又推出了《伊朗-利比亚制裁法案》,明确针对中国,指责其在中东地区破坏平衡。尽管如此,中国依然与美国进行了几轮磋商,并在表面上承诺减少对伊朗的弹道导弹出口,但实际上,早期的武器供应已足以令伊朗的军事基础稳固。
凭借着中国的支持,伊朗的军事实力得到了显著提升。如今,伊朗不仅拥有强大的导弹打击能力,精准的无人机打击技术,还有控制霍尔木兹海峡的海军力量。更为关键的是,伊朗还通过培育“代理人”组织,在中东地区广泛扩展其影响力,尤其是在黎巴嫩真主党、伊拉克什叶派民兵、也门胡塞武装等组织的支持下,伊朗能够以“代理人战争”的方式,巧妙地对抗美国和以色列的压力。
伊朗的导弹技术无疑是其军事发展的核心之一。在中国的技术援助下,伊朗从M-7导弹开始研发,逐步发展出“流星”系列和“泥石”系列弹道导弹。这些导弹的射程能够覆盖到2000多公里,从德黑兰发射,能够直接打击以色列、沙特,甚至美军在中东的基地。2023年,伊朗公开测试了“霍拉姆沙赫尔”导弹,射程可达2000公里,精度也相当高,这引起了美国和以色列的高度关注。
伊朗的反舰导弹技术同样强大。“努尔”和“卡德尔”导弹都是在中国“蚕式”导弹基础上改进而来,射程分别为200到300公里,专门用于打击波斯湾的军舰。美国海军第五舰队常年在该地区活动,但面对伊朗的导弹威胁,任何贸然行动都可能带来严重后果。
此外,伊朗的无人机技术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例如,伊朗的“目击者”系列和“雷霆”系列无人机,尽管名字威风凛凛,但其实际应用效果更为出色。2021年,伊朗使用“沙赫德-136”无人机支援也门的胡塞武装,这种低成本的无人机能够飞行数百公里,携带炸药进行攻击,令美国在红海的军舰措手不及。
这些无人机的技术来源尚未完全公开,但中国早期提供的导弹控制技术无疑为伊朗的无人机技术发展提供了极大的帮助。伊朗聪明地将这些导弹技术改进为无人机的制导系统,使得其无人机能够低成本、高效率地打击敌人,成为一种游击战的利器。
伊朗的军事崛起,并不仅仅依赖于自己的努力。黎巴嫩真主党、伊拉克什叶派民兵、也门胡塞武装等组织的支持,也为伊朗提供了重要的军事力量。这些组织的武器和资金大多来自伊朗,而伊朗的常规军队虽然庞大,但在与大国直接对抗时尚显得有些不足。因此,伊朗通过代理人战争扩大了自己的影响力,使得其在中东地区的地位日益稳固。
虽然伊朗的海军整体实力较弱,但霍尔木兹海峡的控制能力却极为强大。霍尔木兹海峡是全球石油运输的关键通道,每天超过2000万桶石油通过此地。伊朗通过装备反舰导弹的快艇和潜艇,成功掌控了这一战略位置。2023年,伊朗海军司令还表示,伊朗常规军火的自给率已达90%,这一成就的背后,少不了中国早期的技术支持。
面对伊朗的崛起,美国和俄罗斯自然不甘示弱。美国与伊朗的敌对关系可追溯到1979年伊斯兰革命后,随着时间推移,两国之间的摩擦不断加剧,甚至一度接近爆发战争。然而,伊朗的军事进步和霍尔木兹海峡的控制,使得美国不得不在应对伊朗时小
发布于:天津市杭州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